生产的方针是“,预防为主”。每个设备维修工都自觉遵守生产规章制度,不进行违章冒险作业,有权拒违章指挥,积参加各项生产劳动。所有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生产,人人有责”。污水厂主要有坠落、消防、触电等内容。 一、用电 用电是关系到每个人生命是重要课题。设备维修工必须严格遵循的守则。 ① 相线必须进开关。相线进开关后,当开关处于分断状态时,用电器就不带电,不但利于维修,而且减少触电可能。 ② 合理选择照明电压。一般照明灯具可用220V电压供电;检修照明灯选用36V供电;在潮湿、有导电灰尘、有腐蚀性气体的情况下,则选用24V,12V,甚至6V的电压来供照明灯具使用。设备检修一般用24V作移动照明电源。 ③ 合理选择导线和熔断器。因为导线不允许过大的电流通过,所以使用不同功率的负载要选用不同规格的导线。选用原则是:导线的额定允许电流比实际输电的电流大些。 熔丝是作为电路的保护而广泛使用的,要求在电路发生短路时能迅速熔断,从而不让强大的短路电流损坏用电设备,因此不能选额定电流大的熔丝来保护小电流电路,当然,也不能选用额定电流过小的熔丝来保护大电流电路,这会使电路无法正常工作。导线和熔断器的选用可参考《电工手册》以获得正确数据。 ④ 电气设备要有一定的缘电阻。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导电线圈间必须有一定的缘电阻,否则当人触及正在工作的电气设备(如电动机、电风扇等)的金属外壳就会触电。 通常要求固定低压电气设备的缘电阻不低于0.5MΩ,可移动的电气设备的缘电阻还应更高一些。 ⑤ 电气设备的安装要正确。电气设备要根据安装说明书进行安装,带电部分应有防护罩,高压带电更应使一般人无法靠近,必要时应加连锁装置以防触电。 ⑥ 采用各种保护用具。保护用具主要有缘手套,缘鞋,缘钳、棒、垫等。 ⑦ 正确使用移动电具。在使用手电钻等移动电具时,其引线和插头都必须完好无损,引线应采用坚韧的橡皮或塑料护套线,且不可有接头,长度不宜超过5m。此外,其金属外壳必须可靠接地。使用手电钻等移动电具时必须戴缘手套,调换钻头时应拔下插头。不得将220V作移动照明电源。 ⑧ 电气设备不带电金属外壳要有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装置,为了保证人在接触漏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时不造成电击,通常采用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的措施。 保护接地。保护接地适用于1000V以上及电源中线不直接接地的1000V以下的电气设备。这种方法是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大地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通常采用深埋在地下的角铁、钢管做接地体,其接地电阻都不得大于4Ω。 保护接零。保护接零适用于三相四线制中线直接接地系统中的电气设备。这种方法是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供电系统的零线连接。照明用三眼插头和三眼插座来给电器通电,以起到保护接零作用。 用电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还有很多,高压操作与低压操作都有规程所循。 二、维护工作规范 1、各岗位维修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和生产实践后方可上岗。 2、设备管理人员和维护检修人员严格执行本岗位的操作和生产规程,特别要严防燃爆、触电、中毒、滑跌、溺水等事故的发生。 3、设备检修后恢复运行前检查设备的润滑、接电等情况,在做好运行准备后方可投入运行。 三、化验室 (一)药品、试剂使用 1、 化验室内每瓶试剂必须有明显的与内容物相符的标签,严禁将用完的原袋试剂空瓶不更新标签而装入别种试剂。 2、 严禁试剂入口及以鼻直接接近瓶口鉴别、如需鉴别,应将试剂瓶口远离鼻子,以手轻轻煽动,稍闻即止。 3、 打开易挥发溶剂瓶塞前,应先用冷水冷却,瓶口不要对人。 4、 稀释浓硫酸的容器时,烧杯或锥形瓶要放在塑料盆中,只能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不能相反,必要时用水冷却。 5、 蒸馏易燃液体严禁用明火,蒸馏过程中不得离人,以防温度过高或冷却水中断。 6、 取下沸腾的水或溶液时,需先用烧杯夹夹住摇动后再去下,以防使用时液体突然剧烈沸腾溅出伤人。 7、 加热易燃溶剂必须在水洛或严密的电热板上缓慢进行,严禁用火焰或电炉直接加热。 8、 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应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靠近明火、以防着火。 9、 工作时,不要使用不知其成分的物质,因为反应时可能形成危险的产物(包括易燃、易爆或有毒的产物)。 (二)、器皿的使用 1、 玻璃管与胶管、胶塞等拆袋时,应先用水润湿,手上垫棉布,以免玻璃管折断扎伤。 2、 电陶炉、电炉周围严禁有易燃物品。 3、 易发生爆炸的操作不得对着人进行,必要时操作人员应戴面罩或使用防护挡板。 4、 电热烘干箱周围严禁放置可燃,易燃物及挥发性易燃液体。 5、 使用烘箱或高温炉时,必须确认自动控温装置可靠,同时还需要人工定时监测温度,以免温度过高。 6、 禁止含有大量易燃易爆溶剂的物品送入烘箱和高温炉设备加热。 7、 严禁用净的硫酸玻璃瓶随意替换使用或扔弃,应用清水冲洗净在做处理。
本文连接:http://www.cmiit.net/newss-323.html
|